“丧文化”这个词,相信你即使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肯定也听过。作为“心灵鸡汤”的对立面,“丧文化”从年轻人的群体中逐渐流行起来,到异军突起越来越火,成为了一种反鸡汤式潮流趋势。在年轻人都热衷于通过“丧文化”对生活进行无情的自黑和自嘲,对这个世界进行温柔的控诉时,其实他们内心里更加渴求的是那一份现实所能带来的小确幸。
当丧文化干掉了正能量,我们拿什么来抵抗小确丧
“丧文化”的起源已经有点难以考究了,但它却是最近两年在年轻人中最流行的亚文化。从2016年突然大火的“葛优瘫”,到今年年初出现的“丧茶”实体店,再到各种企业品牌的“丧文化”营销,在众多合力下把“丧文化”推向了潮流的最前端。
到底何为“丧文化”,丧文化是真的丧吗?它的背后是垮掉的一代吗?我们可以回想一下,2016年夏天葛优瘫横空出世之后,马男波杰克、悲伤蛙,这些自带“丧”特征的人物符号大火,丧文化的集中爆发其实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丧文化的流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年轻人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踏入职场,本来都是一群充满理想、朝气勃勃的梦想少年,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把他们击倒。在高房价、工作生活压力大、父母逼婚、找不到对象等无情的现实面前,年轻人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发现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理想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无情的碾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丧文化就是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温柔控诉。
在丧文化开始流行之前,“成功学”大行其道,“正能量”一词备受推崇,“鸡汤文”最容易得到10万+阅读,久而久之反而让时下很多的年轻人消化不良。终于,反鸡汤式的“丧文化”横空出世了。在年轻人的眼里,三好青年不一定非要是人生赢家、形象完美的人,他们认为颓废、悲观,承认自己有缺陷,甚至承认自己一无是处也是件可耻的事情,他们选择尊重不完美的别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他们的价值观里,让野心勃勃的人去奋斗,让吃瓜路人安静地做咸鱼,与其说“丧”是消极的,不如说是对这个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一种尊重。生活压力无比巨大的这一代人对自己自黑、自嘲,开起了“丧玩笑”,那么他们是真的 “丧”了吗?其实并没有,大多数年轻人的心态都是我丧我的,并不影响我继续奋斗努力,继续拼命赚钱买房、买车、找对象。他们“丧”起来不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一颓到底,而是披着颓废外衣的自娱自乐和自信自嘲。这才是丧文化的本质。
丧文化带来的营销启示
丧文化是时下年轻人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当我们看到一句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出现在不同的产品广告或者包装上,我们自然会觉得亲切又接地气。丧文化的流行说明了品牌做营销绝对不能靠企业自己YY,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要走心。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中,消费者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于功能层面的追求。伴随着的营销升级,也应该从产品功能诉求演变成对消费者精神追求的洞察。品牌必须树立起鲜明独特的人格,因为走肾久了,会累,会让消费者无感,品牌更需要感同身受地去尊重和理解用户的精神需求。
品牌人格化的建立,有赖于站在用户的视角,通过场景化、具体化、情感化来触及用户心底真实的想法,并借助产品做到和用户双向的有效互动沟通。品牌与消费者要做到有效的双向沟通,切忌自嗨,必须付出真情实感地想消费者所想,说消费者想说的话。正如丧茶、没希望酸奶这些借助丧文化让品牌瞬间大火的案例,他们从品牌调性到产品命名,包装文案都展现出一股浓浓的丧文化味道,尤其是那些扎心的文案无一不是说到消费者心里的痛处去的。
丧文化的流行提醒着企业品牌,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由消费者主导的时代,他们喜欢什么,想得到什么,决定权完全在消费者自己手上。想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认同,必须通过实现品牌人格化和产品个性化去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品牌就应该通过不断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成为消费者的好朋友,而产品就是消费者用以彰显个性的道具标签。
年轻人更需要一点小确幸
丧文化的背后并非代表一种颓废消极的亚文化,它只是一种年轻人用来对抗传统心灵鸡汤的“毒鸡汤”式自嘲和反抗。他们心里清楚靠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现实的打击让他们觉得“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这就是现在这些面临生活、工作重重压力的年轻人,他们在用一种自嘲、自黑、娱乐的态度笑对人生。在说完“反正明天也不会好过”之后,仍旧用打满鸡血的精神去面对明天。
大部分丧文化群体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有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不需要天天加班,也不必过于悠闲,既能够开心玩耍又能够乐观生活。尽管天天抱怨着“身体被掏空”,但他们依然愿意用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是期待得到生活上的一点小确幸。所谓“小确幸”,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小确幸就是这样一些东西: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一接发现是喜欢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刚好遇上天猫大促了;周末睡到自然醒;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动得最快;运动完后,喝冰镇透了的饮料……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生活的感恩和珍惜。正是因为生活里还有这些小确幸,所以让年轻人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地去过好每一天。
年轻人虽然都说自己是最苦逼的一群,都对丧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渴求得到生活给予的一点点小确幸。在过着很丧的生活同时,他们也盼望着生活能带来一点小确幸,得到心灵上的一丝满足,让他们有动力明天继续奋斗下去。对于品牌来说,丧文化固然能和年轻人拥有共同语言,但其实小确幸才是他们真正想要得到的,品牌如果能够在不同场景下常常给到消费者一点小确幸,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温度。
一物一码带来的小确幸
品牌想要给消费者带来一点小确幸,就需要对消费者的生活、工作、社交等场景有充分的了解和洞察,要清楚地知道他们会在哪些场景下容易产生颓废和丧的情绪,在这种场景下给他们带来一点小确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举个栗子,前一阵子小编的好几个同事在早上回公司上班的时候,都会买一瓶味全果汁做早餐,因为瓶子上有“因为太美好了”、“加班辛苦了”、“你今天真好看”这样一些暖心的文案,让他们觉得在开始“丧的一天”前,能得到一丝精神上的慰藉。但如果这时候在这瓶果汁上采用了一物一码的技术,让同事们打开瓶盖后能够扫描瓶盖里的二维码,得到一个红包,或者是再来一瓶的奖励,甚至是一个搞笑的小视频,都能让他们瞬间感受到一份生活所带来的小确幸,让他们充满能量开始一天的工作,同时也记住了品牌给他们带来的这份小确幸,感受到品牌对他们的用心关怀。正所谓“能用红包解决的就尽量不要用言语表达”,消费者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的幸福感自然是更加强烈的。
品牌通过不断地洞察和挖掘消费者在生活、工作和社交中容易出现丧情绪的场景,结合这些场景下消费者所产生的对幸福的追求向往,通过一物一码的技术应用让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实质激励,消费者心中的那份小确幸才会充实起来。加班的时候来罐红牛,揭开拉环扫码领个红包,立刻打满鸡血完成工作;失恋伤心时借酒浇愁,打开酒瓶扫码再来一瓶,真是笑中有泪不醉无归;周末去逛街买盒面膜准备回家敷,打开包装一扫码发现还有王者荣耀皮肤送,不立刻发个朋友圈晒一下都难以表达喜悦的心情。这种带着真情实感的小确幸,是丧文化所不能带来的,也是光走肾而不走心的传统营销所做不到的。
丧文化是年轻人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和宣泄,也是对企业品牌的营销启示,关键在于洞察到丧文化背后年轻人对小确幸的追求,场景化、具体话、情感化地将品牌人格化和产品个性化用一物一码去落地实现他们心中的渴求。把品牌的温度体现在一个个小小的二维码上,用年轻人最习惯的方式去满足年轻人的精神追求。
为什么米多一物一码能为消费者带来小确幸
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独创“全场景赋码理念”和“空码赋值技术”,以传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防伪痛点为切入口设定场景,以场景中的消费者为中心防伪码,以场景中消费者的诉求为目标设定防伪码的增值应用,通过防伪二维码将品牌的防伪成本,以及与消费者的沟通距离和沟通成本降至最低,并通过空码赋值的专利技术将各类场景中的防伪信息数据以用户的账户体系为中心有效采集至企业的大数据平台,以有效解决传统企业经营的防伪痛点。
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内置几十种二维码场景应用,能覆盖激活所有不同的防伪场景,为企业与消费者创造更多触点收集完整的防伪信息和用户账户体系大数据。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有效帮助传统品牌布局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利器,助力传统企业100%有效实现产品防伪,并真正实现“销量提升、粉丝倍增、费用减半”。
再小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引擎;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助力传统企业实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四个现代化”,即:企业平台化、品牌人格化、产品个性化、全员创客化。
咨询热线:13826294939 桑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索取:
一物一码互动营销解决方案(150P)!
仅限前100名,先到先得!
【往期精彩文章阅览】
↓↓↓